- 登入
- 註冊

房仲服務費怎樣算?有談判下降的空間嗎?


房仲服務費怎樣算?有談判下降的空間嗎?
房仲通常沒底薪,靠的是每一筆買賣成交後收取的服務費過生活養家活口,所以千萬別把服務費當小費,以為包個小紅包打發就好。要知道,在沒有任何成交機會出現前,對每一個屋主和買家,房仲都得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去經營與服務,這就是仲介業收取服務費的價值所在。
但房屋買賣金額動輒上百上千萬,服務費為總價的一定趴數,換算下來也都幾十幾百萬,但房仲業真的賺很多嗎?實際估算一下,房仲人員在賺到你這一筆服務費之前,需要付出的專業和勞務有哪些?
房仲業者店東會有開店成本,例如開設店面租金、水電費、電話費、影印機及耗材,申請品牌加盟店每月繳交給總部的權利金,聘請店秘書固定月薪、文具紙張用品消耗、幫每一筆委託案刊登網路、報紙廣告,大量印刷廣告傳單、維持仲介人員高昂戰鬥力和熱忱的聚餐遊樂開銷,雜七雜八、族繁不及備載的支出。現在能看得到在不動產仲介市場上全部案件,舉凡每一筆屋主想賣房子的、買方想買房子的,之所以能演進到目前如此公開、便利、迅速的市場交易規模,靠的就是這些一家一家仲介業者每個月支出大筆經費,長年累月鏈結架設起來的龐大房仲市場網絡。如果有一天房仲業不能支撐了,買賣房子勢必就得回歸到早年,屋主自己貼紅單、刊報紙和網路做廣告,買家自己開車到處逛,看網路、看報紙打電話詢問房子的年代。
房仲普遍都沒有每月固定基本薪資可領的前提下,靠的是每一件買賣搓合成交時收取的服務費;在沒有任何成交機會出現前,每一個屋主和買家,房仲都必須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去經營和服務,而且是全天候24小時的服務。房仲業務個人的成本像是每天往來奔波交通費、加油錢,自費刊登網路廣告費用,幫屋主做強銷案件的印DM錢。成交時,配合買賣雙方、代書之間聯繫安排簽約過程,保障客戶權益。屋主專任委託案件的打掃,及駐紮在現場招攬路過客人。不畏風雨日曬,四處派報、拜訪,開發新案件,24小時待命,隨時準備帶看買方客戶。緊盯屋主動態,電話聯繫,往訪客戶間進行議價斡旋。花時間進行網路文宣、網站及部落格經營,雜七雜八、族繁不及備載的付出。所以,撇開平時經常性付出的心力不說,當每一筆交易有機會進入到斡旋階段,乃至議價、成交,每一位仲介人員都會更積極地幫助客戶,希望能順利、合理地買到中意的房子。這些你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付出過程與專業,就是仲介值得你支付服務費的原因。
服務費要付多少呢?根據內政部「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報酬計收標準規定」寫明,不動產經紀業(房仲)向買、賣雙方收取的報酬總額,〝合計〞〝不得〞超過成交金額總價6%(上限)。所以一般房仲業界不成文的普遍做法是向賣方收取4%,向買方收取2%的服務費。
但是注意注意,6%收費標準是最高收費上限,並非固定收費比率。蠻多的仲介會跟客戶說,按照政府規定,是依成交金額「固定」向賣方收取4%的仲介費,向買方收取1-2%的仲介費。這個在買賣時一定要特別留意。
房仲的服務費,就民法的定義是「雙方約定居間行為(仲介)完成後應該支付的勞務報酬」。「居間」是指當事人之間約定,一方為他方報告定約機會,或作為訂約之媒介,他方給予報酬的一種契約類型。換句話說,只要開始請房仲下斡旋議價時(或賣方委託房仲賣房子時),會約定好服務費給付,一旦完成買賣契約,買賣雙方就必須負擔支付房仲服務費的法律義務。
這筆服務費並不包含在買賣房屋成交金額,而是成交之後,再額外支付給房仲的。仲介服務費給付的方式,對買方是成交之後,另外給付服務費。而賣方通常是從「銀行履約保證專戶」內扣除。
仲介服務費確切的付款時間可以跟仲介討論,常見的時間點有:
1. 兩階段付款:簽約完成付一半,交屋時付尾款。
2. 四階段付款:簽約付一成、用印付一成、完稅一成、交屋七成。
3. 透過「履保專戶」,買賣雙方間的金流從頭到尾都存在銀行的履保專戶中,必須等雙方買賣完成、所有程序也都完成,屋主才能拿到價金,房仲才能拿到仲介費。
無論跟房仲談好哪種方式,最好在付斡旋金或填寫要約書時就加以註明,避免日後衍生問題。
那就沒得調整嗎?仲介費怎麼要求便宜一點算?
房屋買賣兩大鐵律:有誠意最大,最後價高者得!有兩個時機點最好「不談」服務費(講白一點,不砍服務費),一是開始的時候,二是快接近成交的關頭。原因很簡單,才開始買屋賣屋,連成交都還沒一撇,就先砍服務費,房仲怎麼會盡心幫你找好物件、談好價錢,試想,不管是要幫你賣掉房子的人,或是要幫你買到房子的人,如果從一開始你就先砍殺他的服務費,就好比要一個人上戰場奮勇殺敵,跟他說『我只能給你一排子彈』,和跟他說『子彈的問題不用擔心,你儘管儘量幫我殺敵人就好』,哪一種人發揮的戰鬥力比較強?一開始就砍這是最不上道、最外行的做法。其次,當價格快要談成之際,仲介非常努力幫你談到了一個完美的價格,比如說讓買方出到非常高的價格,或讓賣方降到非常低的價錢,出口要砍仲介服務費,讓房仲覺得真心換絕情,實在太不夠意思,興起也許下一個買家會更好的念頭,難保在成交前一刻會出現什麼無法預期的變數也不一定。
一般來說,大品牌的直營店店頭服務費比較沒有退讓的空間,加盟店類型的店頭可能有談的空間,因為直營品牌的行銷資源比較多,旗下店數多收入來源也多,但相對的支出經費也比較多,所以對於收服務費要求比較硬。加盟店則是每一間加盟店業主個人自行負擔所有成本開銷,能有成交機會就盡量拚成交。
若想要把服務費談便宜些,有幾個要點可參考:
1.了解房市景氣。這一招很簡單,透過觀察仲介態度,可先嗅出端倪,例如經過房仲店頭門口,像是門口貼布條寫著類似「來看屋送禮券」,就應該是屬於買方市場,買方占上風。反之,如果貼著「委託賣屋可抽獎」之類的布條,就可知道屋主惜售的心態較高,賣方相較占上風。
2.實付概念談服務費。砍價殺手鐧不管「趴數」只談「實拿」。殺價一定要有策略,一般不建議買方單刀直入開殺,因為1~2%的服務費還直接殺,會讓房仲感到很挫折,甚至沒有交易動力,買方想省服務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「實拿」的方式去談,不妨直接講明「我就是出1,000萬元」,而這1,000萬元裡就包含了服務費,此後,自己不再出任何其他服務費支出,要賺多少,就看房仲有多少功力。直接跟房仲表明,這其實就是一種折價方式。
3.房子有小瑕疵或條件不佳不好賣,如路衝、壁刀,但買家還能接受的情況下,房仲為了要把握成交機會,服務費也會比較有議價的空間。
4.發現同一物件簽一般委任約給多家房仲賣,當你判定價格接近成交時,可以跟房仲談一下服務費折扣,為了擔心被同業客人買走,房仲也會願意犧牲一點服務費,求及時成交。
5.月底或年底要衝業績結算績效的最後關頭。既然有不好開殺價的忌諱時間,當然也有仲介最脆弱的殺價熱點,通常到了月底或年底,因為業績結算的關係,有些店頭會希望業績達標,在仲介服務費上比較有議價的空間,讓利的機會也較高。
另外常見的業績淡季,比方說農曆過年後、鬼月或是房市買氣低落的時候。這些時間上,因為來客數相對較少的,也是有機會產生議價空間。
6. 直營店服務費守得比較硬,加盟店是加盟業主自行負擔所有成本開銷,為拚成交,談服務費的空間也較大。
7. 見面談提高成交熱度,頭洗一半更好殺。買房子瞄準時機,適時營造氣氛,也很重要,就像現在流行的「見面談」,就是讓買、賣雙方直接面對面,商談彼此可接受的價格,此時只要雙方「情投意合」,價格差距拉近 ,在成交前的最後關頭,房仲願意降低服務費的意願也會比較高,因為頭都洗一半了,房仲也不想鍛羽而歸,白費前面的努力,為求縮短雙方差距,自己少賺一點,可能願意接受。

蕾咪的理財課 線上課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