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坪數到底怎樣計算?你知道實際所能運用的坪數是多少嗎?實坪與權狀坪數差異計算大公開

去看房時大家都會問「這間房子幾坪?」但聽到房仲提供的數字,卻覺得實際感受跟數字有所差異,特別是新成屋公設比高,通常公設就佔了30%以上,權狀坪數與進到室內的空間感經常感覺差很大啊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

這時候我們要看的房產文件中的數字,在房地產權狀登記的坪數及權利範圍,是買方購得的部分,但其中除了室內坪數外,還包含了公設、雨遮、陽台等附屬建物,權狀坪數可不是大家所想像的單指室內使用空間啊。

目前的房屋(土地)權狀登載項目繁多, 若初次接觸不動產買賣或投資, 對權狀的判讀一定是諸多疑問,究竟房屋權狀標示有多不友善呢?

1.權狀的面積標示不是慣用的 「坪」,而是「平方公尺」。

2.面積標示中「總面積」是指「室內面積」,並不包含陽台、 花台、露台等「附屬建物」及公設的「共用部分」面積,這是另外標示的。 

3.「共用部分」即「公共設施」, 但是一般會分為「大公」及「小公」,有的時候車位又以「共用部分」顯示。

這也間接造成許多房仲業者或售屋者與購屋者之間的認知糾紛。

所謂的地坪是主體建築的佔地總面積,不包含陽台、騎樓、公設等點綴性建築面積,是權狀上實際可自由支配的坪數。地坪的坪數比建坪小。如果公設比高的話,通常也代表地坪比較小。房屋廣告的坪數通常都不是地坪,而是建坪。

建坪是指建築物中實際建築面積加總的坪數,包含陽台、公設等面積,若有多層樓,則所有樓層的底板面積加起來就是建坪。建坪為可使用的坪數,但並非全為「可支配」坪數,在主建築裡的部分為可使用、可支配的坪數,而公設即為可使用但非可支配的建坪計算項目之一。

台灣住宅公設比設計獨步全球,看看公設比近代史,不同年代買到的房子,可是差異很大的唷。

1987年以前房屋,公設(小公)多合併在主建物,建物平面圖並無標示公設,老公寓常被誤認為零公設,但其實是佔比不高,只是為目前室內使用坪數最高的產品。

而1994年10月以後凡是共用部分就必須另外採用「公設登記」,不可與主建物混同登記。

2005年建築法規修正後,8樓以上須設置雙逃生梯、11樓以上須有排煙室等,因此公設比愈來愈高,加上市場導向,如今公設比30%起已是普遍標準,但得留意沒有頂蓋的設施不計入公設面積,因此社區中庭花園、露天泳池、空中花園等皆不列入計算。

到了2018年起,申請建造執照,或都市更新事業計畫申請送件者,屋簷、雨遮不登記也不計價,這也將影響舊建築買賣時若有登記之屋簷、雨遮可能不再列入計價範圍。

權狀判讀請注意以下幾點(可以的話,請拿出你的「房屋權狀」或謄本來對照)

基本概念: 平方公尺 X 0.3025= 坪

1.室內面積即總面積

2.附屬建物通常為花台,露台, 陽台等…(若非實際可使用的範圍,則面積不宜比例過高)。

3.權利範圍 : 若僅一人所有即為「全部1***分之***1」。

4.坐落地號=土地權狀地號。(請對應土地權狀)

5.共用部分=公設, 通常公設比不宜過高。

6.(總面積+附屬面積+(共用面積X權利範圍) )X0.3025=權狀坪數, 車位另計

所謂合理的公設比並沒有一定的標準,一般建議如下:

房子種類    公設比建議

5樓公寓    5%~12%

7樓電梯華廈    12%~18%

12到20樓的住宅大廈    20%~25%

大廈或社區    30%~40%

持有公共設施坪數÷總坪數(權狀坪數)×100%=公設比 

不過低公設並不一定代表C/P值高,低公設比的建案常見特點為樓梯、電梯、大廳空間明顯較小,且建商容易拉高單價,換算總價不見得比高公設比的建案便宜很多,將來屋主轉手時,獲得的增值空間反而有限。

購買此類建案還須注意社區管理機能是否公設比變化受影響,別輕易被業者的「數字遊戲」所迷惑。

公設內含車位,該如何判斷及計算呢?

請切記,車位一定要分開報價,車位不以坪計價而是單獨價格報價。公設若包含車位,請記得分開計算,不計入公設比或房屋權狀內。若權狀沒有明確指出「車位面積」,一般是自公設面積中,找出約10~13坪左右的大小,最有可能是1個車位面積。車位的購買皆以單價計,不以面積計。

來舉個例子:以下為某華廈權狀(依下圖權狀數字計算)

Messageimage 1727830535567

以本權狀案例來計算

權狀坪數:(71.88+8.99+( 459.46 X 42/1000))X0.3025= 30.30坪

車位坪數:(328.33 X 1/10)X 0.3025= 9.93坪

此建物正確價格=30.30坪X坪價 + 車位價

可能被膨風的廣告價格= 總坪數40.23坪X坪價 含一車位

若依以上範例, 若該地區坪價30萬, 一個車位100萬

則正確總價=1,009萬元

但被膨風的總價=1,206萬元

被虛報了近200萬, 不可不慎!

室內實際坪數,該如何計算,怎從建物測量成果圖,算出該物件坪數呢?

以下圖為例,帶大家一步一步計算

Image

我們將圖面分為5個區域,分別計算後再加總,就可得到在文件上看到的權狀坪數啦

第1個區域  7.87*10.04=79.01

第2個區域  4.25*2.64=11.22

第3個區域  7.87*0.88=6.925

第4個區域  2.85(註一)*0.88=2.508    *註一:(7.87+0.12)-2.64-2.50=2.85

第5個區域  2.50*1.20(註二)=3    *註二:0.88+0.32=1.20

主建物是第1個區域加上第2個區域:(1+2)=90.23

附屬建物分別是3、4、5區域面積:(3+4+5)=12.43

權狀坪數:90.23+12.43=102.66m2=31坪

那實際可運用的坪數是多少呢?

大家以為無電梯公寓沒有公設,買幾坪實際就有幾坪,其實公寓是有公設的,最常見的就是梯間,只有少數的公寓在當初第一次登記時,有將梯間的坪數算在「共有部分」(公設)裡面。

大部分的公寓通常都是將梯間登記在主建物,表面上0公設,但實際丈量後,室內還是少了1~2坪,如果剛好是一層一戶公寓,梯間佔的坪數就更多了!不信的話,調閱房子的測量成果圖,會發現梯間面積跟房子室內畫在一起,所以坪數當然就算在「主建物」面積。

若權狀坪數和實際坪數差很多,是發生什麼事情?

權狀坪數是由建物測量成果圖計算出來,是包含的梯間跟牆壁厚度,如果隔壁有鄰居,牆壁就是共用壁,牆壁的厚度就一半算自己這間,一半是算給鄰居。如果房子剛好是邊間,外牆沒有鄰居共用,外牆的厚度就全部算在自己這間的啊!請設計師丈量的坪數,都是要扣除外牆厚度的淨尺寸,所以計算出來的坪數,當然會比權狀坪數少,實際坪數是指可以運用的範圍空間有多少。

以這個例子而言

梯間4.25*2.64=11.22

牆厚

1.前後陽台:(2.50*0.32)+(2.85*0.12)+(7.55(註一)*0.12)=1.988

2.左右:(10.04*0.16*2)=3.21

註一:7.87-0.32=7.55

梯間11.22+牆厚(1.988+3.21)=16.41

16.41*0.3025=4.96坪

31-4.96=26.04坪

若以一坪40萬來算,就快200萬的空間不見啦,真是嚇人!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差發生呢?

因為測量成果圖是將共用牆面量測進來,以牆中心點起算,共用牆面包含梯間、分戶牆等,外牆到女兒牆是皮到皮,依據測量成果來繪製輪廓,所以大家才會說公設就吃掉不少錢啦,現在連牆面都會吃錢呢!下手前,將圖面調出算清楚,在規劃公寓格局時,不要單純以權狀坪數來規劃空間配置,畢竟差了4~5坪,是會影響空間規劃,也多花冤枉錢唷。

每週2篇投資理財乾貨,翻轉你的財富思維

每週一、四搶先看最新專欄文章

    文末cta線上課程圖片 1
    聰明財務規劃法 創造幸福感生活

    蕾咪的理財課 線上課程

    跟著我一起,透過理財實踐人生的豐盛!我將逐步帶你打造年度財務規劃。摒除你投資理財上的資訊焦慮,透過釐清金錢價值觀、整理收支現況、規劃未來夢想,真正帶你理解「為什麼」要理財及如何「有效理財」!
    超過 6400 人學習,前往觀看學員課後心得
    文末 Cta 書籍圖片 2
    用錢賺錢 打造財富自由人生

    小資如何打造被動收入 理財書籍

    我擁有 14 種被動收入,29 歲財富自由。我將透過這兩本書,教小資族/上班族如何打造自己的被動收入,用錢賺錢,建立投資觀念與完整的資產配置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