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
有錢人都懂得稅務知識!報稅完,你該學到的打造收入技巧?偷師國稅局,找到更多收入來源。

從今年開始打造收入,對於稅務多一點了解,就更可以讓未來的自己,省下可觀的稅務開銷喔! 🙂

根據國稅局所公告的所得類型有以下幾種。

  1. 薪資所得。
  2. 利息所得。
  3. 營利所得(例如股利分配)。
  4. 執行業務所得。
  5. 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(例如房租、著作權)。
  6. 自立耕作、漁、牧、林、礦之所得。
  7. 財產交易所得。
  8. 競技、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與給與。
  9. 退職所得(例如退休金、資遣費)。
  10. 其他所得(例如公司福委會的補助、檢舉獎金等)。

大部分的人,對於節稅的知識,大都停留在個人免稅額、薪資扣除額、標準扣除額,如果只知道這些就太可惜了。 🙂

Image

透過國稅局所公布的這些所得來源,我們來深度解析,蕾咪是怎麼樣根據所得類型,開始打造各種所得,幫助自己可以提升收入,但是反而合法降低稅賦的。

首先,我們須要了解一件事,政府必然有他們需要完成的KPI,而那些KPI會創造出不同的政策,比如說,因應老年化社會,今年開始多了長照特別扣除額12萬元,希望大家不要害怕生小孩,所以撫養5歲以前幼童,每個扣除額12萬元;希望大家培養子女大學教育,因此也有每個大專子女教育扣除額25,000元。

當然更不用說,海外出口貿易免稅優惠,是為了讓台灣的產品在國際上更具價格競爭力、以及,海外所得可以扣除670萬的基本所得額後,才需要繳納20%稅賦,對一個國家來說,海外所得可能已經在國外課過稅,另一方面能將國外的錢賺回來,讓自己的國家富強,本來就是政府樂見的事。

所以仔細思考,有沒有發現,其實每一項政策的背後,都有一個相應的動機。

稅率的遊戲規則從未改變,當選擇抱怨自己的稅賦高時,不如好好想想,如何創造更多具備優惠稅賦的收入來源,才是最好的策略。

好的,我們重新再看一下,妳的腦袋裡應該要浮現的是這樣才對。

  1. 薪資所得 → 薪資特別扣除額20萬
  2. 利息所得 → 儲蓄投資扣除額27萬
  3. 營利所得(例如股利分配)→ 8.5%,可扣抵稅額上限8萬元
  4. 執行業務所得  →9A依成本列舉、9B稿費演講18萬免稅額,超過可扣除30%成本。
  5. 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(例如房租、著作權) → 每年12萬免稅,另可提報43%成本扣除
  6. 自立耕作、漁、牧、林、礦之所得 → 其他相關優惠,暫不討論。
  7. 財產交易所得。
  8. 競技、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與給與→ 稅率10%
  9. 退職所得(例如退休金、資遣費)→ 暫不討論
  10. 其他所得(例如公司福委會的補助、檢舉獎金等)。

先附上一個大家在網路上可能會常見的繳稅試算表。

免稅額1-70歲88,000
70歲以上132,000
標準扣除額120,000
特別扣除額薪資所得200,000
儲蓄所得270,000
身心障礙200,000
幼兒前期120,000
教育補貼25,000
長期照顧120,000

看完上表,妳會發現真正的節稅空間會非常的有限,特別是一般的單身貴族。

當然,如果是高所得族群,應該也已經開始使用列舉扣除。
這時候就可以將捐贈、保險、租金、房貸利息等,一併列入考慮。

然而,我們先不考慮列舉扣除的節稅方式,進階的方式,就是透過調整收入來源來達到徹底地節稅作用,而且比起單一收入來源,這會讓人更有安全感。

舉兩個都是年收150萬的例子:

假設小明與小咪兩人的年收都是150萬,兩個人都是單身貴族,沒有扶養等其他扣除額條件。

EX 1.  年收150萬,所得淨額將近110萬,繳稅9萬3。

小明是上班族,他的薪資所得是150萬;根據稅法,薪資所得編號為50。
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

所得總額1,500,000 – 個人免稅額 88,000元 – 標準扣除額 120,000元 –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0,000元 =  所得淨額 1,092,000元

因此,國稅局會根據所得淨額1,092,000元去課徵所得稅,根據2020年度的級距表,我們可以算出…

所得淨額(元)稅率累進差額(元)小明要繳的稅
0~540,0005%054萬*5% =27,000元
540,001~1,210,00012%37,80055.2萬*12% = 66,240元
1,210,001~2,420,00020%134,600
2,420,001~4,530,00030%376,600
4,530,001~40%829,600

從上表得知,小明要繳的稅是27,000+66,240= 93,240元

EX 2.  年收150萬,所得淨額只有42萬元,繳稅2萬1。

小咪也是上班族,她的年收也是150萬,但是她的收入來源多種,
其中,薪資所得50約占60萬元、執行業務所得9B約30萬元、海外所得約30萬元、租賃所得約18萬元、股利所得12萬元。

我們來計算她的所得淨額。

薪資所得 600,000元 – 薪資扣除額 200,000元 = 400,000元
稿費演講 300,000元 – 稿費免稅額 180,000元 = 120,000元*70% = 84,000元
海外所得 300,000元 – 基本稅額6,700,000元 = 0元
租賃所得 180,000元 – 免稅額120,000 = 60,000元 *(1-43%) = 34,200元
股利所得 120,000元 – (可扣抵8.5%為10,200元) = 109,800元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400,000 + 84,000 + 0 + 34,200 + 109,800 = 628,000元

別忘了,我們還需要扣掉個人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…
628,000 – 個人免稅額88,000元 – 標準扣除額 120,000元 = 所得淨額 420,000元

因此,國稅局會根據所得淨額420,000元去課徵所得稅,根據2020年度的級距表,我們可以算出…

所得淨額(元)稅率累進差額(元)小咪要繳的稅
0~540,0005%042萬*5% =21,000元
540,001~1,210,00012%37,800
1,210,001~2,420,00020%134,600
2,420,001~4,530,00030%376,600
4,530,001~40%829,600


從上表得知,小咪要繳的稅是21,000元

看出差別了嗎?光是改變收入來源,稅賦差了7萬元。

傳統的節稅模式,大都是從「創造支出」下手,比如說,列舉扣除額,可以透過捐贈扣抵10%的稅賦、買房扣抵房貸利息、繳保險費扣抵24,000元的保單抵免,甚至多生幾個孩子、多掛幾個扶養,來降低稅賦。

可是,這絕對不是有錢人節稅的方式。

有錢人的節稅方式,直接從根本上,從「改變收入來源」下手,去優先選擇具備稅賦優惠的收入來源,就能為自己省下可觀的稅賦;如果收入的水平又更加的提升,通常,我們就會選擇透過成立行號或公司來節稅。

對於年收尚未大於250萬的人來說,公司節稅的效益還無法呈現,因此,未來我們會在實戰班再分享給大家如何透過公司合法節稅的技巧;講一個小小的原則,原則上,只要了解遊戲規則,大部分的時候,即使年收千萬,也不一定需要繳到20%以上的稅率的;大部分的資訊來自於國稅局所發行的節稅手冊,其實只要好好的研究一下,就不需要透過逃漏稅的方式,增加自己財務上的風險,也能有效地降低稅率!

以上就是這次想分享給大家的內容。 🙂
希望能給妳們帶來啟發囉!
歡迎大家留言討論!

每週2篇投資理財乾貨,翻轉你的財富思維

每週一、四搶先看最新專欄文章

    文末cta線上課程圖片 1
    聰明財務規劃法 創造幸福感生活

    蕾咪的理財課 線上課程

    跟著我一起,透過理財實踐人生的豐盛!我將逐步帶你打造年度財務規劃。摒除你投資理財上的資訊焦慮,透過釐清金錢價值觀、整理收支現況、規劃未來夢想,真正帶你理解「為什麼」要理財及如何「有效理財」!
    超過 6400 人學習,前往觀看學員課後心得
    文末 Cta 書籍圖片 2
    用錢賺錢 打造財富自由人生

    小資如何打造被動收入 理財書籍

    我擁有 14 種被動收入,29 歲財富自由。我將透過這兩本書,教小資族/上班族如何打造自己的被動收入,用錢賺錢,建立投資觀念與完整的資產配置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